各相关单位:
依据安徽省科技厅《关于组织申请安徽省2015年科技计划项目的通知》(科计秘﹝2014﹞322号)要求,现就我校具体申报事宜通知如下:
一、限额申报
二、申报要求
1. 项目主持人应具有高级职称,年龄原则上不超过57周岁,身体健康,为主持单位在编在职人员。
2. 一个项目仅限一个承担单位和一个项目主持人,一个主持人不得同时主持两个项目,在研项目主持人不得作为主持人申请。凡2011年以来承担国家和省软科学计划等项目未按期结题、2013年和2014年在研课题负责人,都不能作为课题负责人申请。
3. 按照皖宣通字〔2014〕2号规定,自2014年度起,在省社科规划项目、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省软科学研究项目中,申请人只能申请其中一类项目,并且只能申请一个项目。
注意:其他具体申报要求详见科技厅网站相关通知。
三、申报流程
(一)申报人登陆“安徽省科学技术厅网”(http://ky.ahedu.gov.cn/)下载并按照要求填写相关项目申请书。
(二)学校组织推荐申报项目
1.申报人报送遴选材料:
材料:纸质版《申请书》一式3份;电子版《申报汇总表》,发至ackyc22@163.com。
截止时间:2014.9.16。
2.组织推荐并公示
3.系统上传申报材料
公示结束后,被推荐项目申报人登录省科技厅网站,进入“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系统”,选择相应计划类别,根据各自申请要求,按系统提示填写相关信息,上传证明材料。
4.报送确定推荐项目材料
(1)纸质版《申请书》及相关证明材料,在科技厅要求数量基础上再加1份(科研处存档)。
电子版:发至ackyc22@163.com。
(2)截止时间:2014.9.23。
备注:请申报人认真研读附件《关于组织申请安徽省2015年科技计划项目的通知》、《2015年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申请要求》及《20所重点高等学校优势研发领域和研究方向》。
特此通知。
科研处
二〇一四年八月二十二日
关于组织申请安徽省2015年科技计划项目的通知
各市科技局,广德、宿松县科技局,各有关单位:
根据省“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和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要求,经研究,现将2015年省科技计划项目申请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由项目归口管理部门统一组织,请按照各类科技计划申请要求,加强学习宣传,规范标准程序,认真审核把关,严肃工作纪律,做到标准公开、办法公开、程序公开、过程公开,客观公正地遴选项目。
二、申请渠道
申请单位登录省科技厅网站,进入“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系统”,选择相应计划类别,根据各自申请要求,按系统提示填写相关信息,上传证明材料。本申报系统与省财政涉企项目资金管理信息系统相连相通,最终立项需通过涉企系统审核。9月30日18点准时关闭申报系统。
三、申报材料和时间
归口管理部门网上审核,申请单位在线打印申报书,与相关证明材料装订成册,送归口管理部门。证明材料由申请单位自主选择,要与申请项目密切相关,少而精。归口管理部门在门户网站公示5天,统一出具公函并附申请项目清单,一式2份,连同项目申请材料,一式4份,于9月30日前送(寄)合肥市马鞍山路509号省政务中心科技厅窗口,邮编 230001。
四、其它事项
1、符合多个计划项目申请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原则上只能申请一个项目(有多个分配名额的单位除外)。不接受个人申请。
2、项目主持人应具有高级职称,年龄原则上不超过57周岁,身体健康,为主持单位在编在职人员。
3、一个项目仅限一个承担单位和一个项目主持人,一个主持人不得同时主持两个项目,在研项目主持人不得作为主持人申请。
4、列入省科研诚信数据库负面清单的单位,此次不得申请。
5、项目研发起始时间为2015年1月1日。
五、业务咨询
网络支持:杨晓辉(0551-62654951)
监督电话:陈宁伟(0551-62678602)
科技厅窗口:奚海兵(0551-62999803)
特此通知。
附件:(http://www.ahkjt.gov.cn/technologi/zhxw/ana/webinfo/2014/08/1402451710833702.htm)
安徽省科技厅
2014年8月20日
附件1
2015年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申请要求
一、支持范围
紧扣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意见》,着眼于解决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具体问题,研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扩大科技开放与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实重大创新试点政策、推进科技金融结合等相关问题。
1、重大课题:围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扩大开放合作,提升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水平,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
(1)安徽创新驱动战略与创新型城市建设研究
(2)安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研究
(3)安徽科技金融结合机制研究
(4)重大创新政策评估研究
(5)安徽智能制造关键技术选择研究
(6)安徽新型显示关键技术选择研究
(7)安徽智能终端关键技术选择研究
(8)安徽大数据和云计算关键技术选择研究
(9)安徽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选择研究
(10)安徽新材料关键技术选择研究
(11)安徽生物医药关键技术选择研究
(12)安徽现代农作物种业创新能力提升及转型发展研究
2、重点课题:围绕科技工作中心,创新政策试点,服务具体工作任务落实。
(1)安徽加快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研究
(2)合芜蚌试验区重大创新平台和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研究
(3)安徽加快长三角科技协同创新研究
(4)安徽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实证研究
(5)安徽支持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实证研究
(6)实施重点新产品研发后补助实证研究
(7)安徽引进境外高层次团队来皖创业评价机制研究
(8)安徽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共用机制研究
(9)安徽高科技风险投资发展路径研究
(10)安徽农村基层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研究
(11)安徽科技法制建设研究
(12)安徽省专利成果转化运用保护研究
(13)安徽省创新型企业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评估研究
(14)安徽促进卫生科技事业发展政策研究
(15)安徽省科技计划与人才项目紧密结合、互相促进的政策措施研究
(16)安徽发展技术市场和技术转移政策研究
(17)安徽科技档案馆数字化建设研究
(18)科技管理部门推进政务公开与信息化建设研究
(19)科技情报在推进科技管理方式转变中的作用与方法
(20)安徽省财政科技投入的绩效分析与结构优化研究
(21)安徽科学技术奖励制度的现状分析与改革对策研究
(22)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及高企优惠政策落实研究
(23)安徽省富硒功能农业发展规划研究
(24)安徽省机关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研究
(25)安徽省公民科学素质提升及科学传播环境研究
(26)安徽科普资源基础平台建设研究
(27)企业设立境外研发机构评价机制研究
(28)“营改增”对转制科研院所及科技服务机构影响研究
(29)安徽省科技创新支撑节能减排政策研究
(30)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其它需要研究课题等
(三)规划专题:省“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前期研究课题
(1)安徽省“十三五”科技发展总体战略研究
(2)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十三五”发展规划研究
(3)安徽省“十三五”区域创新发展布局及重点举措研究
(4)安徽省“十三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战略研究
(5)安徽省“十三五”基础研究发展战略研究
(6)安徽省“十三五”科技发展政策供给研究
(7)安徽省“十三五”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战略研究
(8)安徽省“十三五”科学仪器设备发展战略研究
(9)安徽省“十三五”社会发展领域发展规划战略研究
(10)安徽省“十三五”农业农村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
二、申请要求
1、项目申请单位必须是在安徽省范围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高等院校和主要从事软科学研究的法人单位;具有能胜任研究任务、学科结构和人员结构较为合理的稳定的研究队伍。并能为项目完成提供必要条件和配套经费支持。
2、课题研究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既要有相关理论、数据、案例支撑,又要注重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提出符合安徽实际的、操作性强的政策建议。鼓励申请单位与研究成果应用部门联合申请,项目完成时间原则上1年以内。
3、项目主持人应具有相关领域重大问题的研究经历,同一年度只能申请1个项目,挂名或不担任实质性研究工作的人员不得作为课题组成员。凡2011年以来承担国家和省软科学计划等项目未按期结题、2013年和2014年在研课题负责人,都不能作为课题负责人申请。
4、按照皖宣通字〔2014〕2号规定,自2014年度起,在省社科规划项目、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省软科学研究项目中,申请人只能申请其中一类项目,并且只能申请一个项目。
5、实行归口管理单位限额申请,项目控制数原则上按照前三年软科学项目平均立项数的120%确定,未承担过软科学项目或前三年平均立项数为1项的单位,控制数不超过2项。请归口管理部门(单位)加强对申请工作的组织和指导,对报送的项目书面材料认真审核,严格把关,明确签署审核意见。
三、申请方式
通过“安徽省人文社会科学和软科学研究项目管理系统”申请。申请人可登陆安徽省科学技术厅网站,按要求填写《安徽省软科学研究项目申报书》,由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统一上传。
四、业务咨询
政策法规处:杨维维(0551-62655281)
附件5:
20所重点高等学校优势研发领域和研究方向
一.中国科技大学
1、电子信息
教育大数据挖掘技术及应用,基于内存计算的高性能大数据处理系统,基于微纳加工的新型光电子技术研究与应用。
2、资源与环境
面向巢湖和淮河流域的新一代城市污水处理技术,酸碱废液处理及回用技术研发,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3、人口与健康
现代医学技术,慢性疾病机制研究,安徽地道药材的标准化与国际化,化学生物学与新药创制。
二.合肥工业大学
1、材料与机械
智能制造技术,新能源汽车及汽车关键零部件,节能环保技术与装备, 高性能金属材料, 新型能源材料与器件, 材料先进成形技术。
2、电气与电子信息
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发电与储能新型电力电子逆变控制关键技术,信息家电核心芯片及IP核培育,基于物联网的工业设备、环境与能源安全监控系统,工业现场安全监测技术与系统,包含光伏与电动汽车与飞轮储能的多微电网的主动配网能量管理技术及其软件开发,智能建筑电气安装技术与监控产品,面向高密度计算的异构多核系统,视联网公共安全监控示范系统,新能源汽车用高电压电机及其控制。
3、医学工程与食品加工
医疗仪器与设备,功能性医用材料,中药材及食品品质无损检测与精确分级,大宗农产品资源增值加工技术,特色农林产品现代加工技术,农产品安全与质量控制。
三.安徽大学
1、新能源与新材料
新型生物材料,新能源应用技术,环境友好(绿色)材料,敏感材料与器件集成。
2、信息技术
视觉信息技术,传感与物联网技术,智能与嵌入式技术,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
3、资源环境与生物技术
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矿山环境修复与湿地生态安全,新型生物催化剂研制与生物活性物质制备,资源与环境的数字化管理。
四.安徽师范大学
1、新材料
新能源汽车电极材料开发,光伏材料制备,环境材料开发,半导体照明材料开发。
2、工业物联网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汽车电子和工业生产设备联网,嵌入式工业服务器平台及其智能化控制,扰动抑制控制技术,工业安全生产管理技术,光纤传感智能电网技术,光纤传感智能工业安防技术,汽车智能物联网技术,基于物联网的配电柜健康评估系统,基于物联网的电力设备运行状态在线监控关键技术研究,基于物联网的社区健康服务站。
3、生态保护与新型农业生产技术
皖江沿岸工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与治理示范,退化水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与评价,环保装备的研制与治理示范,珍稀动植物的人工繁育和利用,特色水产新品种选育和综合加工利用,特色经济作物的苗种繁育与加工,土壤环境改良及食品安全
五.安徽农业大学
1、农林作物优质高效安全生产与加工关键技术
农林作物良种选育关键技术,农林作物高效安全生产关键技术与装备,农林产品加工关键技术与装备。
2、畜禽水产健康养殖与产品加工利用关键技术
畜禽水产良种选育关键技术,畜禽水产健康养殖与疫病防控关键技术,畜禽水产品加工关键技术与装备。
3、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区域发展关键技术
村镇建设关键技术与设施装备,农村与农业信息化技术及产品,农村农业环境与防灾减灾关键技术。
六.安徽医科大学
1、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
重大心血管疾病预防与流行病学研究,重大心血管疾病诊断与治疗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2、肿瘤相关疾病的临床研究
肿瘤临床诊断的新技术和新方法,肿瘤治疗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3、运动损伤与康复的临床研究
骨关节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运动损伤及其康复。
七.安徽工业大学
1、冶金与材料
冶金新工艺、新流程优化与开发,高品质特殊用钢开发与关键技术,先进轻金属材料开发与关键制备技术,新型能源材料的开发与应用,石膏复合胶凝材料和储能材料的研究与开发,有色冶金新工艺与新产品开发。
2、能源与环境
劣质矿产资源及矿、冶二次资源大宗高效循环利用,节能技术,环境污染检测与治理技术,能源转换、储存利用关键技术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开发。
3、机械与自动化
生产全流程运行控制及综合自动化系统,设备监测诊断与控制,制造业信息化,机器人及装备自动化生产线,液压与振动控制技术,特种制造。
八.安徽理工大学
1、智能制造
机器人及装备生产线,制造业信息化。
2、生态保护与矿产资源综合利用
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示范,煤炭资源安全开采,矿产资源综合勘查与资源综合利用。
3、煤化工
煤气化技术及装备
九.安徽财经大学
1、现代服务业产品创新及应用
金融产品创新与应用,电子商务技术改进与模式创新,经济管理领域其他技术创新。
2、农作物加工检验
棉花加工技术,棉花检验技术。
十.淮北师范大学
1、节能环保功能材料开发及应用
磁电功能材料的先进制备技术及开发应用,环境、能源应用纳米材料结构设计的关键技术与器件组装,高性能异种金属过渡联接体的关键成型工艺与应用。
2、采煤塌陷区生物资源利用与生态修复
采煤塌陷区生物资源利用与生态修复。
十一.安徽工程大学
1、高端装备制造
电能质量治理技术,智能配电网测控装备,工业机器人能耗评价机制,机器人作业工具谱系的建立,再制造表面工程技术。
2、新型功能材料与应用技术
新型催化材料与应用,复合材料与应用技术,新能源材料与技术,功能性纤维材料,阻燃、耐热纺织复合材料。
十二.安徽中医药大学
1、中医学
新安医学特色理论及其治法的研究,新安医学防治常见病、疑难病症的临床研究。
2、针灸学
安徽特色针灸在养生保健中的应用研究,针灸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研究。
3、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防治重大疑难疾病的临床研究,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十三.安徽建筑大学
1、新型建筑技术及城镇化
徽派建筑保护及城镇化,地下工程与安全,先进建筑材料。
2、绿色建筑与环境保护
建筑节能技术,建筑健康安全监测与灾害防治,生态环境监测方法与治理技术研究。
十四.蚌埠医学院
1、重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肿瘤综合诊疗领域,组织器官创伤与修复重建,急危重症病与感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
2、 数字医学与计算机医疗诊断技术
数字人脑的构建和应用,人体重要器官数字化建模及在精确诊疗中的应用,基于3D打印技术的组织器官构建及个性化精准移植,计算机辅助微创外科技术。
十五.皖南医学院
1、重大疾病规范化诊治临床研究
脊柱退行性疾病的规范化诊治,消化系统肿瘤诊治的临床研究,心血管系统重大疾病诊疗和管理对策研究,泌尿系统疾病的规范化诊治研究,疾病诊断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2、合理用药定量评价临床应用研究
药物有效性及安全性量化评价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药物代谢酶相关基因分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研究,血药浓度超微量定量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临床PK-PD结合模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研究,临床药师绩效管理量化评价研究。
十六.阜阳师范学院
1、农村信息化
农村信息服务资源整合,农村信息服务平台集成应用,农村信息服务自助终端设备研制及推广,农产品与农资电子商务平台集成与应用,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与示范。
2、生态保护与矿产资源综合利用
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示范。
十七.安庆师范学院
1、石油化工
石油化工新材料与新技术,节能环保新材料,功能精细化学品,石油化工污染治理新技术。
2、机械电子
制造业智能化与信息化,电子信息,核心技术研发及系统集成与重大示范应用,高端环保装备。
十八.安徽科技学院
1、农作物生产
农作物育种技术研究与应用,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农作物深加工及废弃物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基于物联网的农作物智能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
2、畜禽健康养殖
畜禽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畜产品质量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畜禽废弃物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畜禽疫病防控技术研究与利用。
十九.合肥师范学院
1、新型太阳能电池研究
多元化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无机窄带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
2、微波信号及数字信号处理研究
材料及芯片制造,车辆盲点微波监测系统,图像处理平台及特色应用。
二十.合肥学院
1、生物与环境
生态环境应用研究,传统及现代食品制造,农林生物质转化及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功能食品与生物医药研究。
2、化学工程与技术
反应与分离技术,精细化学品与技术,新型功能材料合成技术及应用,催化新技术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