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院(部)、研究机构:
现将《安徽省淮河文化研究院(大运河文化研究院)课题招标公告》转发给你们,请各位老师根据通知要求,于2025年2月26日下班前将纸质材料(A3纸双面打印,一式六份)报送至科研处项目管理科,电子版发至邮箱ackyc22@163.com。
联系人:凌帅、涂多扬 联系电话:3175993
特此通知。
科研处
2025年2月7日
安徽省淮河文化研究院(大运河文化研究院)课题招标公告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入开展淮河文化、大运河文化研究,在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指导支持下,安徽省社会科学院成立了安徽省淮河文化研究院(大运河文化研究院)。为凝聚全省淮河文化、大运河文化的研究力量,加快形成一批有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研究成果,安徽省淮河文化研究院(大运河文化研究院)现面向全省发布一批研究课题,希望有志于淮河文化、大运河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积极申报。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选题方向
1.淮河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研究;
2.淮河中游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
3.淮河流域著名家族研究;
4.新中国淮河治理与治淮精神研究;
5.大运河安徽段历史文化研究;
6.淮河文化与区域高质量发展研究。
二、申报条件
1.本课题面向全省高等院校、党校(行政学院)、科研院所、党政机关从事研究工作的专家、学者。
2.申报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具有独立开展研究和组织开展研究的能力,能够承担实质性研究工作;申报人所在单位设有科研管理职能部门,在相关领域具有一定的学术资源和科研实力,能够提供开展研究的必要条件并承诺信誉保证。
3.申报人须具有副高级(含)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博士学位。全日制在读研究生不能申请,在站博士后人员可申请。
三、申报要求
1.课题申报以《安徽省淮河文化研究院(大运河文化研究院)课题招标公告》所公布的课题方向为准,申报人可以根据课题方向自行确定具体研究题目。
2.研究时限为3年,课题启动时间以立项时间为准。
3.申报人必须如实填写《安徽省淮河文化研究院(大运河文化研究院)项目申请书》,纸质版须加盖所在单位公章。项目书电子稿发送ahshhwhyjy@qq.com邮箱。申请书原件6份请寄: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徽州大道1009号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郝老师收,联系电话:0551-63438361、18010878835。
4.申报材料由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统一组织报送,不受理个人申报。
四、结项要求
1.本次课题的结题成果要求为12万字以上的学术专著文稿和3篇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或咨政报告,其中至少1篇论文刊发在CSSCI来源期刊(含集刊、扩展版)、中央“三报一刊”、《安徽日报》理论版、《江淮》杂志或1篇咨政报告获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
2.申请结项时,申报人须填写《安徽省淮河文化研究院(大运河文化研究院)结项申请书》,并附研究成果(含纸质稿和电子稿)。《结项申请书》纸质版须加盖单位公章。
3.安徽省淮河文化研究院(大运河文化研究院)将组织有关专家评审,评审结果须达到“合格”及以上等次。
4.课题成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学术导向。政治导向有问题的,或存在学术不端的,视为“不合格”。
5.立项课题发表的研究成果及结项、出版时须标明“本课题受安徽省淮河文化研究院(大运河文化研究院)资助”字样。
五、课题经费
每项课题经费5万元。其中课题经评审通过立项后由安徽省社会科学院财务处拨付3万元到所在单位。待课题结项评审达到“合格”及以上等次,拨付余下的2万元到所在单位。若结项成果被评定为“不合格”,或不能按时结项,剩余经费不予拨付。
六、申报时间
自即日起至2025年2月28日,逾期不予受理。申报时间截止后,安徽省淮河文化研究院(大运河文化研究院)组织有关专家评审。评审结果经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党组研究通过后将在安徽省社会科学院网站发布,公示10天无异议后予以立项,并向申报人发送立项通知。
安徽省淮河文化研究院(大运河文化研究院)
2025年1月24日
附件:
附件:《安徽省淮河文化研究院(大运河文化研究院)课题申报书》.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