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历经14年!斩获国家级奖项16项!这些团队不一般!

作者:管工学院 时间:2024-03-17 浏览:506

 2023年11月,第十八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全国总决赛落下帷幕,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学子斩获全国一等奖3项,该竞赛是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创办的A类赛事。自2010年起参赛以来,经历14年辛苦耕耘,共获得国家级一等奖5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1项,获省级一等奖16项。

连创佳绩 笃行不怠

 管工学院自2010年起持续组织师生参加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参赛初期由于经费不足,指导老师便主动自费购置元器件、传感器、裸车、赛道等比赛硬件设备。当时的实验环境也较为艰难,暑假备赛冲刺期间,由于温度过高,导致智能车上的控制芯片都无法工作,团队成员咬紧牙关通宵测试,20多天的时间里几乎就睡在赛道旁。

 “2015年,我校承办安徽省智能汽车竞赛,当时懂得甚至看过智能汽车竞赛的老师都寥寥无几。我本人具体负责场地赛道铺设、志愿者培训和流程管理。由于赛道的铺设质量直接影响到各个高校的比赛成绩和效果,为了保证任务顺利完成,吃住都在学校,连续半个月没回家。”指导教师付明老师回忆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截至2023年底,我校智能车竞赛共获得国家级奖项16项。近几年,成绩更是逐步提高,连续7年(2017年-2023年)获得国家级二等奖及以上奖项,连续9年(2015年-2023年)获得安徽省一等奖,连续5年(2018年-2023年)获得安徽省智能车竞赛优秀组织奖。指导教师连续5年(2018年-2023年)获得安徽省智能车竞赛优秀指导教师,连续两年获得国家级优秀指导教师。

“0”到“1” 初心赋能

 近年来,管工学院持续完善顶层设计,创优竞赛环境,分类分层组织参加相关竞赛活动。李峰老师、曹雪能老师等一批年轻教师也积极加入到竞赛指导中来,通过组建团队,有效提升教师学科竞赛指导水平。学院鼓励教师积极申报质量工程项目,以期用项目支持、孵化学科竞赛。

 智慧仓储创意组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的新赛道。在指导老师李峰看来,“选择挑战之前没有参加过的新赛道是为了迎接更大的挑战,锻炼综合能力、拓展视野、挑战自我,以及为未来的发展积累宝贵经验和知识”。他相信,这个比赛将会为这支队伍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丰富的人生体验。

 智慧仓储创意组涉及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包括智能控制、物流管理、仓储系统等。这个赛道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前沿性,如果能够通过成功的跨领域合作,可以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许多方案。团队成员郑绎萌从一开始就将新赛道的选择作为队伍的“练兵场”。他表示,“通过选择参加新赛道,锻炼我们团队的综合能力。面对陌生领域的挑战,可以激发潜在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与许许多多渴望在大赛收获成功的学生一样,安财智能车竞赛团队也为此付出了大量心血与努力。咖啡厅、餐厅、实验室、教室、走廊……只要是适合组会讨论的地点,都能看到团队师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的身影。这些“头脑风暴”的地点奠定了他们从“0”到“1”的收获。

以赛促学 赛学相长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形容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一定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付明老师表示,“学科竞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机会。通过参加竞赛,学生们能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解决方案,深入理解学科内核。”智能车竞赛以解决智能模型汽车的复杂问题为目标,要求参赛学生运用学科专业知识,通过团队合作和跨学科学习解决实际问题。

 学科专业竞赛在拓展参赛队员专业知识领域的同时,竞赛相关经历也激发队员对于自身专业学习的动力。参赛队长方宇航表示,“在计算机视觉和机器人控制领域,竞赛带我深入研究了这些领域的先进技术。我学到了如何处理图像数据、设计机器人控制算法以及进行模型训练和优化。这些知识和技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相关课程内容。”通过学科竞赛,队员们走入专业深度学习的大门,将以赛助学的理念贯彻于自身学习之中,在竞赛中探索学科融合发展之路,将自身专业知识拓展到更深更广的领域。

 想要最大化发挥每个人在科学项目中的潜力,提高自身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能力,是参赛队员刘林上的重要一课。“在竞赛中,我需要与团队成员密切合作,协调工作,共同解决问题。”团队合作也是在工程和科学领域取得进一步成就的重要能力,不仅在智能车竞赛,在多数全国A类赛事之中,往往需要多学科交叉融合,跨专业深度学习。付明老师指出“在一个项目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专业领域,需要相互合作,这有助于他们了解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促进跨学科的学习和交流。”

 管工学院始终坚持以学科竞赛为抓手,赋能高质量人才培养。不断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以学科竞赛为纽带连接起来,在学科竞赛之路上开出理想之花。

 (撰稿:管工学院;审核:管工学院 魏瑞斌)